乡村旅游扶贫五大经典旅游地
旅游产业作为朝阳产业,关联度高,带动力强,在扶贫方面有着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优势。近年来,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“老少边穷”地区脱贫致富成为乡村旅游扶贫的重要途径。那么什么是乡村旅游扶贫?需要注意什么?
首先,乡村旅游是将乡村的自然美景与地理优势进行充分利用,促进当地 经济体系的发展,也成为我国脱贫的一种新方式,乡村旅游脱贫就是帮助贫困地区进行丰富旅游资源的开发,实现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的新政策,也是实现我国全面小康的重要促进因素。
其次,乡村旅游扶贫中,我们需要注意:
(1)结合当地可利用的资源进行乡村旅游的大力发展,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,但旅游扶贫也需制定合理的发展方案,不能不开发,也不能过度开发,坚持旅游和当地资源的充分利用;
(2)乡村旅游的建设,基本都是当地人民进行各种管理,由于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,因此挑选合适的管理人员是非常重要的,要有效遏制开发不合理、建设过度、竞争激烈等现象;
(3)乡村旅游核心点在于文化,如果文化融入的不足,当地的特色文化就不能充分展现出来,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营销策略。
最后,说了这么多,那么哪些乡村是由旅游扶贫带动和发展起来的呢?让我们来看看这五大经典旅游地,你可能一个也没去过,你肯定没有想到过它们曾经还是个落后的小村落。
一、压油沟

压油沟坐落于兰陵县西北,全村不到300人。作为典型的北方古村落,压油沟村保存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化遗存,虽然环境优美,但受山区地理环境制约,曾经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、空壳村。
改造前

改造后
根据压油沟村的地理地貌,本着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精神,对压油沟进行了绿化森林覆盖,现果木花卉种植已达2100余亩,经济林带已达1700余亩,可谓是一处天然氧吧。
景区建设紧紧围绕扶贫这一主题,完善基础设施配套,投资1200万元建设安置楼房80套,对原村民进行搬迁安置。优先吸纳本地贫困人员及子女和周边群众就业,安排到保洁、环卫、安保、餐饮、建筑、绿化等岗位,同时为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提供售卖亭,实现贫困人口户均年收入近2-5万元,普通群众增收3万元左右。
二、小南京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

小南京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位于金寨县城关镇小南京村,本是金寨县的一处贫困村,八十年代外出务工潮,让这个村庄和全国大多数空心村一样,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。从2013年起,小南京村引入现代光伏农业,通过政府引导,群众参与,将自然村落改造成为一个具有大别山特色的露天农耕文化博物馆。
旅游扶贫工作开展至今,已经使得千百万的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产业的发展,脱贫致富,改善生活。

三、赤溪村
赤溪村自古以来就隐藏在大山之中,村民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什么样子,他们日出而作、日落而归,住茅草屋,吃野菜。

以前的赤溪村民非常穷,穷到什么地步呢?一家人穿一件衣服。一个出去,其他人要光着屁股待在家里。
孩子们没有鞋穿。上学的时候大的孩子赤脚走在疙疙瘩瘩的山路上,小的孩子就被放在筐里挑着。
但很幸运的是,赤溪村虽然穷,但这里非常美,这里有绿得像画一样的密林,还有完全没有被污染的蓝天和空气。

赤溪村的青山秀水在近几年被外界发现,从此它有了新的命运: 中国 扶贫第一村。
如今,赤溪村的孩子们已经不知道“贫困”是什么概念了,如今的赤溪村门大开,有公共汽车与城市相通,成了一个原生态的旅游村。漂亮的房子、采茶人、畲族人独特的美食与人文、前来旅拍打卡的漂亮姑娘们……组成赤溪村崭新的俏丽风景。


四、梁家河村


梁家河的致富之路起初由个别领头人在村里办农家乐,通过这种“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东”的方式,让越来越多的梁家河人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摘掉了贫困帽子。农家乐不经营大鱼大肉的菜品,只卖延安和延川当地的特色小吃。
后来又通过通过“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东”的方式,让越来越多的梁家河人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摘掉了贫困帽子。
梁家河村旅游发展逐渐走上快车道,科学谋划蓝图 ,为了强化顶层设计,及时发现、补齐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和短板。

五、三涧溪村

“农业农村工作,说一千、道一万,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。”
三涧溪村借势穿村而过的三条溪水,建设富荣古街、美食新街,修复完善古村落、古建筑,构建赏游娱学农食购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典范。
投资1.2亿元的美食街一期工程共建设32户商铺及配套设施,待项目成熟,将以“公退民进、群众参与、出资入股、年底分红”的方式进行运营。古地道修复工程也正在加紧推进,预计7月底实现南北贯通,将成为独具特色的展现村级历史文化的靓丽景点,预计年吸引游客约10万余人次,餐饮住宿营业收入将达5000万元。
打造农业新六产、农业创意园则使三涧溪村发挥出城郊村区位优势。在此基础上,引进农业新理念、新技术、新品种和新业态,在铁路以北规划建设占地1000亩的新六产项目,打造一二三产融合体。


如今的三涧溪村,林荫遮阳,四野葱茏,幼有所学,老有所养,基本实现了生活城市化、居住田园化、生产现代化。
首先,乡村旅游是将乡村的自然美景与地理优势进行充分利用,促进当地 经济体系的发展,也成为我国脱贫的一种新方式,乡村旅游脱贫就是帮助贫困地区进行丰富旅游资源的开发,实现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的新政策,也是实现我国全面小康的重要促进因素。
其次,乡村旅游扶贫中,我们需要注意:
(1)结合当地可利用的资源进行乡村旅游的大力发展,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,但旅游扶贫也需制定合理的发展方案,不能不开发,也不能过度开发,坚持旅游和当地资源的充分利用;
(2)乡村旅游的建设,基本都是当地人民进行各种管理,由于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,因此挑选合适的管理人员是非常重要的,要有效遏制开发不合理、建设过度、竞争激烈等现象;
(3)乡村旅游核心点在于文化,如果文化融入的不足,当地的特色文化就不能充分展现出来,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营销策略。
最后,说了这么多,那么哪些乡村是由旅游扶贫带动和发展起来的呢?让我们来看看这五大经典旅游地,你可能一个也没去过,你肯定没有想到过它们曾经还是个落后的小村落。
一、压油沟

压油沟坐落于兰陵县西北,全村不到300人。作为典型的北方古村落,压油沟村保存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化遗存,虽然环境优美,但受山区地理环境制约,曾经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、空壳村。
改造前

改造后
根据压油沟村的地理地貌,本着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精神,对压油沟进行了绿化森林覆盖,现果木花卉种植已达2100余亩,经济林带已达1700余亩,可谓是一处天然氧吧。
景区建设紧紧围绕扶贫这一主题,完善基础设施配套,投资1200万元建设安置楼房80套,对原村民进行搬迁安置。优先吸纳本地贫困人员及子女和周边群众就业,安排到保洁、环卫、安保、餐饮、建筑、绿化等岗位,同时为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提供售卖亭,实现贫困人口户均年收入近2-5万元,普通群众增收3万元左右。
二、小南京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

小南京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位于金寨县城关镇小南京村,本是金寨县的一处贫困村,八十年代外出务工潮,让这个村庄和全国大多数空心村一样,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。从2013年起,小南京村引入现代光伏农业,通过政府引导,群众参与,将自然村落改造成为一个具有大别山特色的露天农耕文化博物馆。
旅游扶贫工作开展至今,已经使得千百万的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产业的发展,脱贫致富,改善生活。

三、赤溪村
赤溪村自古以来就隐藏在大山之中,村民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什么样子,他们日出而作、日落而归,住茅草屋,吃野菜。

以前的赤溪村民非常穷,穷到什么地步呢?一家人穿一件衣服。一个出去,其他人要光着屁股待在家里。
孩子们没有鞋穿。上学的时候大的孩子赤脚走在疙疙瘩瘩的山路上,小的孩子就被放在筐里挑着。
但很幸运的是,赤溪村虽然穷,但这里非常美,这里有绿得像画一样的密林,还有完全没有被污染的蓝天和空气。

赤溪村的青山秀水在近几年被外界发现,从此它有了新的命运: 中国 扶贫第一村。
如今,赤溪村的孩子们已经不知道“贫困”是什么概念了,如今的赤溪村门大开,有公共汽车与城市相通,成了一个原生态的旅游村。漂亮的房子、采茶人、畲族人独特的美食与人文、前来旅拍打卡的漂亮姑娘们……组成赤溪村崭新的俏丽风景。


四、梁家河村


梁家河的致富之路起初由个别领头人在村里办农家乐,通过这种“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东”的方式,让越来越多的梁家河人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摘掉了贫困帽子。农家乐不经营大鱼大肉的菜品,只卖延安和延川当地的特色小吃。
后来又通过通过“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东”的方式,让越来越多的梁家河人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摘掉了贫困帽子。
梁家河村旅游发展逐渐走上快车道,科学谋划蓝图 ,为了强化顶层设计,及时发现、补齐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和短板。

五、三涧溪村

“农业农村工作,说一千、道一万,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。”
三涧溪村借势穿村而过的三条溪水,建设富荣古街、美食新街,修复完善古村落、古建筑,构建赏游娱学农食购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典范。
投资1.2亿元的美食街一期工程共建设32户商铺及配套设施,待项目成熟,将以“公退民进、群众参与、出资入股、年底分红”的方式进行运营。古地道修复工程也正在加紧推进,预计7月底实现南北贯通,将成为独具特色的展现村级历史文化的靓丽景点,预计年吸引游客约10万余人次,餐饮住宿营业收入将达5000万元。
打造农业新六产、农业创意园则使三涧溪村发挥出城郊村区位优势。在此基础上,引进农业新理念、新技术、新品种和新业态,在铁路以北规划建设占地1000亩的新六产项目,打造一二三产融合体。


如今的三涧溪村,林荫遮阳,四野葱茏,幼有所学,老有所养,基本实现了生活城市化、居住田园化、生产现代化。
没有评论